上周早上去买包子,瞅见楼下那家理发店贴了张 “转让”,纸都皱巴了,风一吹角儿晃来晃去的。俩月前它还挂着 “开业五折” 的红横幅呢,店员凑上来跟你搭茬,“姐,剪发便宜呗,新客才 38!” 恨不得把你往店里拽,这前后差得也太远了,跟闹着玩似的。
再说周末剪头那事儿,以前想修个发尾,得提前一天跟理发师约,到店了还得坐沙发上刷半天手机等;现在倒好,我上周六下午推门进去,仨店员围着手机刷短视频,听见动静才慢悠悠抬头,店里除了我没别人,冷清得连空调吹风的声儿都听得清清楚楚,特尴尬。
后来刷短视频刷着个数据,我当时就愣了:2024 年全国倒闭的理发店居然超 30 万家!明年三四线城市闭店率都快摸到 26.3% 了,这哪是开店啊,分明是开盲盒,开一家黄一家,谁也说不准啥时候就卷铺盖走了。
展开剩余84%我当时就犯嘀咕:咱总不能不剪头发吧?总不能顶着一头长头发上班、出门吧?排除电商(总不能隔着屏幕给你剪头啊,手都伸不过去),也不是经济不好(公司楼下 10 块钱的快剪店,早高峰还得排队,我同事小王天天赶地铁前拐过去,10 分钟搞定,说 “比买杯豆浆还省事儿”),直到跟楼下开了三年店的老周聊了聊,才明白过来:不是没客人,是好多店自己把路走死了!
老周跟我吐槽:“现在同行闭店快得很,商圈那些装修得花里胡哨的大店,平均活不过半年!连客人来的次数都少了 —— 以前 25 到 40 岁的人,一个月最少来一次,烫染的话俩礼拜就来;现在呢?仨月来一次都不错了!” 我后来查了数据,还真这样:2019 年那波人月均剪 1.2 次,2024 年直接降到季度 1.5 次,这降幅也太吓人了。
不是大家不想美,是去店里太不划算啊!老周说:“我这剪头 40 块,算便宜的了,可还是有人嫌贵。” 更别说烫染,动辄上千 —— 我小区李阿姨去年染了个棕色,没做别的,结账时要 1200,她当场就懵了:“前年染才 500 啊!” 结果呢?洗两次就掉成黄不拉几的色儿,找店家说理,人家还赖 “是你发质不好”,气得李阿姨再也没去过。
现在大家也不傻,都自己想辙:李阿姨在网上买了盒 39 块的植物染发剂,跟着教程自己染,出来的效果跟店里也没差;我爸那操作才逗呢,花 120 块买了个电动推子,对着镜子咔咔推寸头,还跟我炫耀:“20 多天剪一次,一年省的钱够买两箱啤酒,值了!”
就连理发店最基本的洗剪吹,也被快剪店抢了生意 ——10 块钱一位,不洗头、不推销、不办卡,剪完就走,上班族、学生党都爱去。虽说有些快剪店也因为房租太高撑不下去,但整体规模还是涨了 200%,明摆着是传统理发店没跟上咱的需求。
最招人烦的还得是办卡套路!李阿姨去年就栽了坑:在小区对面的店充了 2000 块,说是 “充 2000 送 1000,剪头打五折”,结果只用了三次,店就没了,换成了一家水果店,老板摊手说 “不知道之前的事儿”,李阿姨那剩下的 1500 多块,到现在都没要回来。
我自己也遇过这糟心事儿:一推开门,店员围着你跟苍蝇似的,嘴跟抹了蜜似的:“姐,充 5000 送 3000,办卡还能做免费护理!” 你要是说 “先剪一次看看”,人家脸立马就拉下来,跟你欠他钱似的。剪头的时候还不停叨叨,一会儿说你头发干得像草,一会儿说你发型老气,本来想放松会儿,结果一肚子火。
好在听说 2025 年 5 月要实施预付卡新规,能 “七日无理由退款”,店家迁店、转让还得经过顾客同意,不然就能索赔。李阿姨听说这事儿,跟我说:“早有这规矩,我那 2000 块也不会打水漂了!” 可新规出来前,多少人吃了亏?2024 年 4 月,全国理发店的投诉量就有 1.52 万件,解决率才 55%,一半多的投诉石沉大海,谁还敢轻易办卡啊?
再说那手艺和服务,简直没法提!老周说:“以前理发师得学徒三年才出师,跟着师傅练洗头、练剪发,手艺过关了才能单独接客;现在倒好,有些人在培训班里学俩月,会用推子就敢叫‘高级总监’,剪头全靠瞎琢磨!”
我闺蜜前阵儿就踩了大坑:跟理发师说 “就修修刘海,别太短”,结果人家一剪刀下去,直接剪到耳垂,还嘴硬:“这是今年流行的狗啃刘海,显脸小!” 闺蜜剪完一照镜子,差点哭出来。
服务态度更甭提了,你要是不办卡、不烫染,店员立马变脸。洗头的时候拽得你头皮疼,剪头的时候敷衍了事,你说 “这边再修修”,他还不耐烦:“这样就挺好,不用修!” 深圳之前做过个调查,58% 的人放弃高端理发店,就是受不了这区别对待 —— 咱是来消费的,不是来受气的啊!
其实老周也说,现在理发店成本是真高,但钱都花错了地方:商圈店月租是社区店的 3 倍,却把钱砸在大理石墙、网红灯上,剪发价从 50 硬生生涨到 500,涨了 10 倍!行业还瞎内卷,不比手艺比排场,你家请 “明星设计师”,我家送旅行套装,唯独没人比谁剪得好。中国美发协会的数据说,2024 年 68% 的美发投诉是 “效果不符预期”,手艺不过关,再花里胡哨也没用。
不过也有活下来的例子:老周现在门上贴着 “不办卡,剪发 40,烫染明码标价”,虽然赚得少点,但老顾客都没走;杭州有家染发店,只做染护不剪发,把染发剂成分全标在墙上,还能做过敏测试,靠实在吸引了不少人;还有些高端店,理发师会先跟你聊半小时需求,剪完还教你怎么打理,虽然贵点,但有人愿意花这钱。
我觉得以后理发店肯定会两极分化:社区店靠 30-50 块的性价比活,高端店靠手艺和服务留客,中间那些 “又贵又不专业” 的,早晚得被淘汰。
说到底,30 万家店倒闭,不是市场没人要,是好多店自己走歪了。希望剩下的店能醒醒,别再让 “没人能笑着走出理发店” 成常态 —— 咱就想找个能把头发剪利索的地儿,不难吧?
发布于:江苏省配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