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日报讯(记者张竞恒、通讯员李爽)“你好,我在武昌中南路,这里有个人好像中暑了,浑身冒冷汗……”7月7日下午3点,武汉市急救中心调度员张琪接到求助电话。她一边迅速调派救护车,一边指导报警人:“救护车已经出发!请立刻把她移到阴凉处,有条件就用冷毛巾擦拭皮肤帮助散热!”当天,调度员周游也处理了一起车内人员中暑、呼吸困难的紧急呼救。
自7月1日武汉持续遭遇35℃以上高温天气以来,120急救中心关于“中暑”的呼救量和出车量显著攀升。急救人员发现,中暑患者多为户外工作者、活动人群及中老年人。值得注意的是,中暑高发时段不仅限于正午,傍晚甚至深夜也时有病例发生,市民需全天保持警惕。
据介绍,中暑通常分为三个阶段:先兆中暑、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。先兆中暑表现为口渴、多汗、乏力、头晕、注意力不集中,体温一般不超过38℃;轻症中暑时,上述症状加重,体温升至38℃以上,常伴有面色潮红、大量出汗、皮肤灼热,或出现面色苍白、四肢湿冷、血压下降、脉搏加快等循环不良迹象;最危急的是重症中暑,包括热痉挛、热衰竭和热射病,热痉挛表现为肌肉痉挛、疼痛。热衰竭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、脉搏细速、血压下降等症状;热射病患者体温急剧升高,可达40℃以上,伴有意识障碍、抽搐、昏迷,若不及时救治,死亡率极高。
一旦发现中暑患者,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,松开或脱去外衣,用湿毛巾冷敷头部、腋下及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,帮助散热;及时补充含盐分的清凉饮料(神志不清时禁用)。对于重症中暑患者,在进行现场降温处理后,需迅速送往医院。
应对中暑,预防同样是关键。高温时段尽量减少外出,确需外出需做好防晒、降温防护;户外活动时及时补水补电解质,可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;室内保持通风,合理使用空调、风扇等降温设备;婴幼儿、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,家人需重点关注并协助做好防暑降温。
武汉市急救中心提醒:中暑可防可治,关键在于提高警惕,掌握科学的预防和应对方法,如有需要,可随时拨打120求助。
配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